中国研招网首页 > 考研资讯 > 招生信息 > 正文

招80人!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需要

点击数:4275 发布时间:2025-08-13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招80人!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需要

点击查询完整版

  学院概况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备鲜明工科优势和专业特点的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浙江“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浙江“十三五”一流建设学科(A类),学科已进入全球ESI排名前0.3%。学院现有高等学校学科革新引智基地(“111计划”)、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革新中心(浙江“2025协同革新中心”)、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浙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功能食品制造浙江工程实验室、浙江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水商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糖醇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全国功能发酵食品消化与营养评价中心、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海洋与渔业科技革新平台水商品加工等科研平台。拥有浙江水商品加工产业重点革新团队和浙江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高等学校革新团队。为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与美国MONELL化学感官中心成立感官科学实验室,与英国利兹大学成立食品口腔加工联合实验室,与新西兰梅西大学成立食品消化与营养联合实验室,并联合英国利兹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成立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大学网盟,依托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国际大学网盟成立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博士后革新中心;浙江工商大学为浙江食品掌握理事长单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0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9人,正高职称34人,副高职称46人,具备博士学位的教师93人,专任教师具备国外工作和培训历程的超越80%。学院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4000余平米,实验仪器设施总值1.6亿元。

  学院多年来致力于科研文化建设,强化科研环境,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近五年,学院科研成就显著,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其它各类计划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共392多项,项目经费超2亿元;授权创造专利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140篇,其中其中SCI网站收录论文580篇。“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筛选及产业化应用重点技术”获202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迄今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就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1、2、三等奖29项。食品学科ESI排名进入前0.3%。

  学科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以食品水平与安全、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农商品加工与贮藏、水商品加工与贮藏、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营养等方向为核心,持续建设并努力成为国内外有特点和竞争优势的学科,下设六大研究方向:

  1、食品水平与安全

  创立于1957年,是国内历史最久、实力突出的学科方向之一。该方向积极对接国家策略,瞄准产业需要和进步前沿,主要围绕食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和消费的有关环节,着重研究影响食品水平与安全的潜在原因和污染来源,与相应的控制手段,旨在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卫生水平,促进人体的健康。方向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人,近年来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资源共享课1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杰出年轻人科学基金项目、浙江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

  2、现代食品制造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各类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新技术、新办法、新工艺、新设施,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食品新品研发等等。涉及肉食品、水商品、果蔬、粮食和面糖、乳制品和软饮料、发酵食品的加工和研发,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天然产物提取和保健食品等。近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项目多项,曾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就奖。

  3、农商品加工与贮藏

  本方向包含农商品加工与贮藏、农商品天然活性成分研究范围。农商品加工与贮藏方向主要研究农商品加工特质、农商品采后生物学基础、农商品产后品质控制、贮藏加工新技术与应用;农商品天然活性成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农商品中天然活性成分及其提取纯化技术。辅助应用云数据、AI等促进农商品加工与贮藏方向迭代升级,研究农商品加工与贮藏过程的机械化、智能化、数据化、自动化、商业化的路径,促进农商品资源的产业化借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近年来主持和完成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大项目多项。本方向曾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项,其中“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点水果贮藏加工重点技术研究”获202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水商品加工与贮藏

  本方向包含水商品加工与贮藏、水产食品化学与水商品水平安全等研究范围。主要研究水商品的保鲜、保活机理与技术,水商品的加工借助适性;水产食品材料组成及化学特质、生理活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与在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等。除此之外,云数据、AI等数字化改革促进水商品加工与贮藏方向迭代升级,研究水商品加工与贮藏过程的机械化、智能化、互联网化、信息化、数据化、自动化的路径,促进传统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水产生物资源安全、有效借助提供要紧的基础和理论支撑。近年来主持和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攻关和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先后获浙江和教育部科技成就奖5项。

  5、食品生物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范围:通过基因工程、发酵技术、生物转化和催化技术等进行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提高食品水平与安全,发展食品新资源。在发酵食品与微生物特质、食品益生菌功能、安全食品添加剂或强化剂生物制造、微生物菌种资源和育种、微生物活性及功能因子、食品级酶等方面的研究有长期积累。除此之外,针对国内发酵菌种和发酵剂依靠进口、发酵核心技术落后、商品同质化等问题,以人类大健康产业为导向,打造基于特点基因组和AI云数据的微生物菌种精确筛选技术和平台,达成菌种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筛选与高活性发酵剂的制造,促进食品生物技术方向的迭代升级,为发酵食品及微生物资源安全、有效借助提供要紧的理论与技术支撑。主持和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成就奖6项。

  6、食品营养与感官

  本方向围绕大健康背景下买家对食品营养和健康的迫切需要及产业进步实质,从食品感官与营养、功能成分与结构、消化与营养素(功能因子)的转运、食品自由基等食品营养生物学研究范围,重点拓展食品感官属性数字化标准化评价办法、食品在口腔中的物性变化对感官的影响、味觉细胞体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响应机制、与智能感官技术与装备(电子舌、电子鼻、离子迁移谱技术等)的研制与开发研究;拓展食品微结构设计、控制与载体功能包含食品微纳米架构对食品呈味、营养和活性成分装载递送的关系研究;拓展胃肠消化中基于食品微结构的消化动力学、甜味和苦味受体调控肠道营养素及功能因子的吸收、消化产物的多尺度变化对消化道氧自由基通道、粘膜免疫、肠道菌等微环境的调控用途及经“脑肠轴”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拓展基于人工胃肠系统的体外动态消化(包含微生物消化)及“迷你肠(mini-gut)”吸收评估研究,为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创制提供重点理论和技术支持。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项目、校企重大合作课题多项,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就奖。

考研网,为考生提供考研时间,考研报名,考研培训辅导,院校专业信息,考研准考证打印,考研分数线,考研成绩查询,考研复习资料,考研复试调剂,考研真题下载以及线上考研辅导课程学习。

Copyright(c)2018-2025 中国研招网(https://www.mutmc.com/)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

中国研招网(https://www.mutmc.com/) 版权所有